雅美族人的拼板舟,主要分為一、二人所乘的小船(tatara),由21塊板子組合而成;另外為八、十人合作共同漁撈的大船(chinurikuran),由27片板子組合而成。拼板舟的製作充分展現了雅美人的民俗植物知識和精湛的工藝技術,造船和建屋一樣,在族人的演中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工程,能夠自行建造拼板舟,是被認同為成熟男人的重要指標。
|
|
|
|
|
|
每艘大船製作前,必須先邀集船團組織成員召開會議,商討大船製作的相關事宜。然後開始上山尋找家族擁有的樹木,如果發現了合適的木材,就派人找有經驗的人來評鑑。當要砍伐樹木時,老人家會和樹說話及吟唱伐木的經文,先砍斷樹木的根部,去除不必要的根部與幹部。大船的製作先進行龍骨的接合工作,再逐層製作和卯接船板。船板是用小斧慢慢地從圓形樹幹上砍出來;至於船舷,有些彎板則是從 |
|
一根天然的板根砍下來,並以生木為主要的構材。大凡造船木材其最初裁切的一塊是船尾所用的龍骨,後來是船首和船尾之間舖在上方的船板,這塊船板同時也是船中最大而且最闊的一塊。 |
|
|
造船必須先製造龍骨作為基礎,船舷左右兩側由若干船板拼組而成,其組合所用的木材乃是依照部位的不同而有各種特定木質的各種材料,板與板之間事先都經過精密的考量務求緊密的接合。接合船板的木釘材料是用桑木做的,木板的縫隙間則以蘭嶼花椒和馬尼拉麻作為填塞物,左右木板接合後用籐子固定。建造一艘大船需要一位有經驗的長者指揮,最初的是龍骨,龍骨又分為船首和船尾二種,二種都是做彎曲狀,而由船底的龍骨兩端予以接合。龍骨的組合完成後,其次 |
|
|
就是與龍骨接合的六枚船板,依序為先安裝中央的pabakun-no-patouna,在其兩端接以kabusan-no-patuna;接著再連接patouna板,如此就完成船板的結合工作。 |
|
|
而靠近船底的船板,由於必須將船隻的重心降低,所以都把較重的板裝在船底下面,船腹的橫斷面在papakun板的部分使其稍稍隆起,以防船身在海中做劇烈的擺動。船殼完成之後,接著就是安裝支架以做為船身的補強。先在中央的部位裝上二把弓形骨架,讓它與船的斷面曲線密接,接著在船身的裡面以四根橫木支持,以做為船身的整體補強。
|
|
|
而船隻所用的櫂也分為二種,一種用於找船的櫂稱之為avat,另一種為船棒稱之為savirakk;前者長度普通為二公尺,後者長達五公尺。一人乘的小船用櫂二根,二人乘的小船有四根,至於大船則是每人一根。
|
|
|
|
新船竣工以後則在船體上雕刻,在船首和船尾的圖初步插以黑色的雞尾羽毛,稱之為moron。船體上的一切裝飾是為信仰的表現,所有的文樣都是依循傳統而且帶有意涵。在船身的二側腹面板的外型呈波浪型狀,刻有「眼」(mata-no-tatara)代表船的眼睛之意,是一重要的圖樣,帶有驅邪招福的意義;是由若干的同心圓所組成,其中有一些還帶有一個眼睛之外,沿圓形邊緣的三角形正是象徵者偉大太陽的光芒四射,「眼」的四週刻有各社原有特色花紋。船飾所用的顏色,是使用強烈的紅、黑、白三色,凹的部分塗白,凸的部分塗黑,沒於水中的四塊船板則是著上朱色;而顏料取自天然的紅土、白色則是採夜光貝研磨後所燒練的塗料,黑色則取自於煤炭。 |
|
|
|
|
|
【說明】
雅美人造船並沒有圖樣,一切依靠上一代的口傳和自己的記憶,就能造出可乘十人的大船。族人造船,乃先把龍骨放於船底,由許多塊木板拼組合而成,板與板之間以桑木釘(不用鐵釘)接合。船體外部細加雕刻。在船首處各刻連續螺旋紋人形神像,祂是世界最早的男人,叫mo-mookg;兩頭彎曲處各刻以同心圖,意指太陽,象徵『船之眼』,以為驅邪;船腹兩側並雕以波紋,成上下左右對稱排列。原始民族飾文的創作,目的並非在於裝飾,而是一種信仰或與咒術有關連。 |